八 七 館 藏 文 物
中國農民(第一集)
紙質
長25.8CM,寬18.3CM
第一期至第五期
《中國農民》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農民部名義印行的指導農民運動的刊物。創刊于1926年1月1日,月刊,發行地位于廣州。
該刊聚焦農民問題和土地問題,記載了各地農民運動的開展情況和土地情形,主要登載關于農民問題的研究論文,農民經濟、政治狀況的調查報告,以及農民相關的文藝作品。
《中國農民》設置有插圖、報告、特載、國際農民消息、中國農民消息、參考資料等欄目。創刊后,《中國農民》發表了不少共產黨員的文章,其中就有毛澤東的《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下文簡稱《分析》)一文。該文后被收錄至《毛澤東選集》的首篇,毛澤東在此文中論述了中國革命的對象、動力、性質和前途等一系列問題,初步提出了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堪稱毛澤東思想萌芽的一篇光輝文獻。
圖片來源:央視網
《分析》一文寫于1925年秋,最早發表在1925年12月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司令部政治部編輯的半月刊《革命》第四期刊,1926年2月,被《中國農民》第二期全文轉載?!吨袊r民》是全國性刊物,被這樣一個刊物轉載,進一步證明了這篇文章的重要性。經過《中國農民》轉載,《分析》這篇文章擴大了影響,許多中共黨內同志,特別是青年同志成為了《分析》的忠實讀者。
《分析》開宗明義:“誰是我們的敵人?誰是我們的朋友?這個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毛澤東深刻地認識到,“中國過去一切革命斗爭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為不能團結真正的朋友,以攻擊真正的敵人”,也就是沒有找到革命的對象和盟友的問題,而“我們要分辨真正的敵友,不可不將中國社會各階級的經濟地位及其對于革命的態度,作一個大概的分析”。
《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
毛澤東對中國社會的階級情況做出的分析
《中國農民》轉載《分析》后,這篇文章又歷經3次修改,才成為現在我們看到的版本,可見毛澤東對這篇文章的重視。多次修改,讓《分析》這篇文章語言更加流暢精練,思想更為準確深刻,文字可謂精雕細琢,其思想內容則體現了毛澤東思想的成熟形態。
如今,時代在變,實踐在變,新的建設歷程呼喚新的理論?!斗治觥分兴嬖V我們的:要正確認識我國社會階層結構的新變化,解決“依靠誰,團結誰,打擊誰”這一首要問題的思想對我們今天仍具有現實意義。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處理好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各階級、各階層間的關系,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事業。
《中國農民》作為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是國共合作解決農民問題和土地問題的積極嘗試,也是第一次國共合作具體農民政策的見證者,對于研究土地改革的政策與歷程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資料來源:全國報刊索引、共產黨新聞網、央視網